清风 | 常为自己“修枝打杈

vwin德赢网页版

廉政故事
清风 | 常为自己“修枝打杈
泉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:2024/11/20

       南北朝时期的傅昭在《处世悬镜·止之》中说:“悔改宜勇 ,迁善宜速;失路知返 ,得道未远 。”意思是说 ,纠正自己的过错要勇敢 ,纠偏向善应尽快;在过失之路上能够及早醒悟回到正途 ,那么离通晓真理也就不远了 。时下重温这一古训 ,关于我们准确熟悉自我、实时知错悔改、回到准确的蹊径上来 ,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和警示作用 。

  养成自省的习惯 。“党内品评总是要在一定的场合内举行 ,而‘吾日三省吾身’ ,自我品评则与我们小我私家跬步不离 ,是最实时、最管用的头脑武器 。”老一辈革命家在这一方面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模范 ,彭德怀每月“反省自查一遍” ,陈毅“中夜尝自省” ,谢觉哉经常“跟自己打讼事”……他们之以是能够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政治本色 ,与养成自省习惯、经常举行自我检视、自我纠错是分不开的 。今天 ,面临肩负的沉重使命 ,党员干部更应该养成自省的习惯 ,经常对表对标 ,见贤思齐 ,见不贤而内自省 ,让自我品评“跬步不离” ,在反躬自省中找差别、查缺乏 ,自觉做到自我完善、自我提升 。

  痛下勇改的刻意 。清代袁枚写过《续诗品·勇改》一文 ,以为诗歌有弊病 ,就当勇于纠正 ,“知一重非 ,进一重境” 。着实 ,做人犹如作诗 ,对自己的过错 ,也要有“勇改”的刻意 。昔时 ,贺龙在延安开会时旱烟叶用光了 ,警卫员叫后勤职员买了些烟叶送去 。当他得知因自己的生涯费已用光 ,这烟叶是用公款购置时沉痛地磨练说:“我贺龙犯了挪用公款之罪喽!”事后两个月间 ,他每餐减油、减盐、减菜甚至不吃菜 ,硬是从微薄生涯费中省出钱来把一斤半烟叶款如数还清 。贺龙不为过错找理由 ,悔改“下得了手” ,令人钦佩 。哲人有言:“不犯过失 ,那是天使的梦想 。”正因此 ,“勇改”就显得难能难堪 。认可过失并勇于纠正 ,常为自己“修枝打杈” ,人生“主干”就不会杂乱变形 ,人生之树就能长青 。

  修养转化的功夫 。昔人有言:“人有过 ,多于过上用功 ,就是补甑 ,其流必归于文过 。”一小我私家犯过失时 ,若是把过多的精神放在过失上 ,就此气馁丧气、一蹶不振 ,或是只停留在反思层面而没有详细的悔改行动 ,就好比是补瓦甑一样 ,最后就会演酿成文过饰非 ,错失悔改即进的良机 。

  准确的态度是 ,“把过失酿成肥料” 。过失 ,关于一小我私家的生长而言 ,就像肥料之于植物 ,能够为我们提供不可或缺的养料 。作家刘白羽加入延安整风运动后说:“我像越过了一道阴阳分界线 ,明确了一个伟大的真理:已往自以为是在砸烂一个旧天下 ,现实上这个旧天下首先得从自己身上最先扫除 。”头脑的升华 ,境界的提升 ,体现了对过失的转化能力 。一小我私家能否生长成熟 ,一个主要方面就是看他有没有“把过失酿成肥料”的能力 。我们讲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刷新、自我提高 ,要的就是这种转化能力——“吃一堑长一智” ,进而少犯过失少走弯路 。(向贤彪)


网站地图